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各報要聞》IFRS 9上路,評價未上市股票最頭疼 |
2018/1/1 上午 10:04:00 |
時報資訊 |
【時報-各報要聞】為因應ifrs 9上路,金融業近年陸續建置it系統以及制定相關內控管理制度,但對於非金融機構的挑戰,會計師表示,投資未上市櫃股票部分,因需要公允價值衡量,企業勢必付出額外成本執行,因此企業在投資規劃時,即應把這塊納入考量。 勤業眾信審計部協理陳欣怡表示,ifrs 9從2018年起適用,目前多數金融機構已為此建立新制度,首先是建置it系統,因無論是放款或投資,都必須適用ifrs 9,因此各部門通力合作,建置一套把內部流程明確化的系統,未來各部門的資料就可以統一匯入後再彙整,以掌控機構內所有金融資產。 此外,金融機構管理制度也會進行調整,例如績效評估的衡量辦法等,陳欣怡說,新制上路後,成本、投資績效皆要用公允價值反映在財報中,因此該用什麼辦法綜合考量績效,也是金融機構修改方向之一。 但在非金融機構部分,較大的問題就是未上市櫃股票如何衡量公允價值?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江美豔指出,許多公司有投資未上市櫃股票,在ifrs 9上路後,必須衡量該公允價值,通常會遇到兩個困難。 第一是公司內部沒有具備評價專業能力的人員、第二是衡量未上市櫃公司的股票公允價值,可能採用市場法及收益法等兩種評價方法,但都需要對被投資公司的營運情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甚至取得其財務報表或財務預測,才能評估被投資公司股票的公允價值,即使具備股東身分,未必即能取得相關資訊。 江美豔認為,即使有一定難度,但公允價值衡量仍是不得不前進的路,要克服這些困難,公司勢必需付出額外的成本,而這也是未來投資未上市櫃公司股票時,所承擔的必要成本,應在公司投資規劃時就納入考量。(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劉懿慧/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