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摩根大通:跳票還有未爆彈... |
2008/9/4 |
工商時報 |
大眾電信跳票事件,被外資法人視為企業放款品質進一步惡化的警訊,摩根大通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許世德昨(3)日便指出,是否導致系統性風險仍言之過早,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類似大眾電信跳票個案還會陸續冒出來! 許世德根據大眾電信今年上半年半年報指出,擁有債權部位最高的3家銀行分別為台新銀行的7.56億元、合庫銀行的3.05億元、陽信銀行的2.1億元,儘管近期國際資金調節焦點大多集中在重量級科技權值股上,但台新金控(2887)昨天仍出現1.4萬張賣超,可見此一事件仍有殺傷力。 不過,許世德認為,如果中華電(2412)最後完成金援大眾電信的動作,跳票危機應該可以暫告一段落。 此外,針對buy side客戶詢問新光金控(2888)是否牽連其中,許世德表示,有關係的是吳家、而非新光金控,故影響有限。 此外,許世德較感到困惑的是,10年前台灣發生本土金融危機時,當時的政府曾介入重整部分出問題的企業,沒想到,10年後同黨的執政團隊還在做同樣的事,雖然每家銀行都說沒有所謂的系統性風險,但看到政府的種種作為,其實反映出部分經濟基本面的真相。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昨天國際資金買賣標的已開始轉變,第一金控(2892)已躍升為外資賣超榜首,仍處於企金放款品質惡化風暴當中的金融股,是否再因大眾電信跳票事件、重回外資賣壓核心,將是近期主要觀察焦點。 事實上,過去4個月來外資法人一直都在調節金融股,花旗環球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鄭溫煌在出具給旗下客戶的報告中指出,buy side客戶過去4個月共計賣超497億元的金融股,目前持股水位已降至10.9%,距離去年12月的低點9.7%,只高出約1.2個百分點,現在看來,壽險族群操作風險,相對於銀行族群確實是低了點。 許世德表示,企金放款品質問題雖然還沒惡化到成為台灣金融業系統性風險的地步,但他相信大眾電信不會是最後一個個案,原因有三:一、銀行緊縮放款成數;二、消費力衰退的美國與歐洲市場,剛好都是台灣廠商主要出口對象;三、中國營運環境已開始逐步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