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 證券業 籲恢復ETF造市獎勵 |
2018/6/11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 國內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發行熱絡,市場看似蓬勃發展,但證券業者卻大嘆吃不消,etf造市薄利,今年初凱基證券造市部門幾乎解散,呼籲主管機關能恢復etf造市獎勵機制。
台股128檔etf中有一半以上為風險較高的槓桿、反向etf,60%成交量由造市業者扛下。證交所為了獎勵證券商積極造市,創造etf流通性,長期採取獎勵措施,吸引業者加入造市,但3年前證交所已取消etf獎勵辦法,使得etf造市業者財務陷入僵局,引發etf造市板塊巨變。
因長期獲利無法突破,負責etf造市的部門被總體檢。元大證券旗下etf造市的計量交易與策略交易部門合併;凱基證券負責etf造市衍生性商品部則被全面檢討策略方向,導致人員流失,又因遭停權等因素,凱基證券etf造市的市占率近半年來驟降,退居第5名,也引發凱基證券退出etf造市的傳言滿天飛。
根據業者統計,今年4月etf造市前五大為元大證券、元富證券、永豐金證券、統一證券、凱基證券,第1名市占率12.83%,第2名元富證券市占率僅有第1名的不到一半,約4.91%,凱基證券居第5名,市占率1.95%,去年同期市占率是排名第2名;有34檔etf的富邦投信的關係企業富邦證在etf造市排名僅在第8名。
元富證券etf造市屬於證券期貨自營部業務,該券商也坦言,市場不容易經營。
etf造市這一塊長期不被主管機關重視,殊不知,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擁有健全造市品質、龐大資本的證券商,才能完全扛下市場拋售的etf,維持流動性。
證券商指出,2015年大陸股市崩跌,當局實施熔斷措施,但台股連結陸股etf仍持續交易,某家投信陸股etf遭投資人大舉贖回,元大證券進場造市吃下百億元陸股etf,維繫市場健全的流動性,一直到陸股恢復正常交易為止;若沒有資本龐大的證券業者造市,當年投資人想賣也賣不掉。
證券商坦言,業者花太多資本投注在etf造市,成就投信光環及etf熱度,主管機關卻將獎勵補助取消,導致etf造市業者經營困難,呼籲主管機關正視證券業者聲音。
證交所指出,業者聲音聽到了,與業者溝通管道暢通,對於激勵etf獎勵措施衡量中。<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