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 證交所衝ETF 鼓勵創新 |
2018/6/26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 etf發展方興未艾,全球經驗顯示,一個市場成功,有賴創新與法規與時俱進。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昨(25)日表示,近年etf已列為證交所加強推廣項目,未來仍會配合趨勢,開放及鼓勵更多創新商品問世。
日前日本舉行第十屆「s&pdji日本etf研討會」,為當地規模最大、全球第二大的etf論壇,出席人數超過千名,涵蓋etf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貝萊德、領航(vanguard)、道富資產管理與日、韓、星等交易所,證交所也受邀參加,由企劃研究部經理黃玻莉出席,了解全球交易所掛牌商品(etp)最新趨勢。
許璋瑤出席台灣首檔etf「元大台灣50」(0050)15周年慶祝會指出,台灣etf總資產規模已達5,000億元,占大盤成交比常態性有中高個位數,然而類型開發還有空間,也值得思考表現如何進一步提升。綜觀海外經驗,創新與法規突破不可少,證交所會持續努力。
依據證交所彙整「s&pdji日本etf研討會」資料,總結一個etf市場成功,有五大關鍵可以借鏡:一是固定收益etf廣泛運用,如債券etf,近年規模增速快於股票etf,主要來自法人及退休金需求,連結標的也趨多元。
其次,因子投資興起,諸如smart beta etf,以優化的選股模型篩選低波動、高股息成分股,有機會擊敗傳統市值型產品及市場大盤。統計目前相關etf規模達1兆美元,相對十年前的1,360億美元,翻了數倍,其中高達97%採用股票因子,為主要成長動力。
第三,專業投資人及金融科技公司增加使用etf,愈來愈多投資人關注etf低成本、高效率與透明優勢,保險及資產管理業者需求尤其大,智能投資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產品建置也有優先納入etf傾向。
第四,法規修訂更便利etf發行;第五,全球投資有主動式轉向被動式趨勢,也推波助瀾。
預估今年底,全球etf規模來到5.4兆美元,2020年上看7兆美元;在台灣市場具良好基礎下,參考成功經驗,可望持續搭上浪潮。<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