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 境外保險業務急凍 |
2019/4/19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 台灣強化金融機構洗錢防制、大陸管制外匯匯出,加上全球大追稅,導致國際保險業務分公司(oiu)業績急凍,金管會統計,壽險業2018年oiu全年保費收入僅8,064萬美元,較前一年腰斬,且今年來截至2月有九家壽險、一家產險業績「掛蛋」,等於一半都沒有業績。
金管會目標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理財中心,2015年開放保險業可承作境外業務,當時即希望透過銀行的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證券商的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osu)及保險業的oiu搶攻境外金融商機,且盼oiu能像香港或新加坡有大量外國人投保,當時即設定第一年有新台幣50億元的保費收入。
2017年oiu業績達到近年高峰1.68億美元,達成金管會當初開放oiu的目標,即單年逾新台幣50億元。不過因為台灣強化洗錢防制,要求境外客戶雙證件及國外地址外,也明訂不得接受國人化身外國人投保;此外,全球實施crs(共同申報準則),讓一些國外客戶布置海外資產時可能有其他考量;第三,是大陸對境內居民外匯管制,都造成oiu業績急凍。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2018年全年oiu保費收入僅8,064萬美元,較前一年減少52%,相當於腰斬。若加計產險全年3,544.66萬美元,合計保險業oiu銷售1億9,101萬美元,換算新台幣約59億元。
目前有申請oiu業務的保險公司包括16家壽險、三家產險與一家再保公司,但到了今年前二月,業績掛蛋的就有十家,包括一家產險與九家壽險,占了一半。
據了解,目前有申辦oiu的壽險公司中尚有保費收入的包括國壽、富邦、南山、新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等七家;三商美邦、安聯、中泰、安達、中壽、保誠、第一金、台銀、元大壽等九家業績為零。
<摘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