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 台商回台IPO 審查轉嚴 |
2009/11/12 |
經濟日報 |
| 第一家申請來台第一上市的iml,台灣證券交易所內部審查已逾兩 個月,尚未排入上市審議會,創下今年ipo初次上市內審期最長紀 錄。 顯示台灣存託憑證(tdr)資訊面管理落差所產生的負面形象, 已使證交所對首例第一上市案改採「寧慢勿濫」的審查原則。 證交所表示,台商海外企業來台申請第一上市,今年才剛啟動, 經驗相對國內ipo案為少,且第一上市因屬海外企業,沒有對外意 見徵詢期及實地查核等,仰賴承銷商評估報告等專業評估更形重 要;因此,對第一家申請第一上市的審查也更需謹慎。 證交所發展台灣資本市場成為亞太地區籌資中心,近年來積極推 動、引進海內外上市新血,修訂上市審查準則多以爭取上市時效 ,如縮短ipo、tdr審查時程等為主。 目前ipo案的上市部內部審查,包括15天的對外意見徵詢,一般正 常時間多在六周即一個半月內完成,而後排入上市審議委員會審 議;即使申請公司有補件說明等原因,多則也在兩個月內完成內 審。第一上市內部審查,原則上則與國內ipo一樣。 今年通過上市審議的國內ipo案中,除了亞諾法約在60天、碩天約 在50天完成內審,排入上市審議會外,絕大多數ipo案都在40天即 六周內完成內審,多符合證交所的作業慣例。 不過,今年第一家申請第一上市ipo的iml,從8月28日送件申請上 市案至今已超過兩個月,尚未完成內審及排入上市審議委員會審 議,成為證交所今年內審期間最長的ipo上市案。 據指出,證交所今年成功推動台商回台上市tdr,掀起台股「瘋 tdr」的熱旋風,但也帶來tdr上市交易異常被列為監視警示對 象,及資訊管理面落差等部分市場負面形象,使得主管機關備受 批評;因此,對申請第一上市的首例指標性案件,證交所採取「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高度審慎,避免第一上市品質不佳的市 場質疑。 【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