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醫藥股三多 後勁十足 |
2021/5/7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全球邁向復甦,資金流向被低估的股票或收益較佳的債券資產,以醫療保健類股來說,隨拜登新政上路後,醫療新政策,讓大型醫藥股擁高成長、高股利率、兼低本益比等三大利多,法人預估,製藥類股近期可望重啟漲勢,帶動生醫基金後市續旺,建議逢回加碼或定期定額進場。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李淑蓉分析,自去年2020年以來,生技類股成長題材主要來自新冠疫苗的開發與應用,長期來看,mrna技術除作疫苗外,更有可能用來醫治腫瘤及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等病症,因此在醫療保健類股中,特別是大型製藥類股,具有這類新藥成長題材,且也具高成長性,股利率高,本益比偏低等評價面優勢,持續吸引機構法人青睞。
凱基醫院及長照產業基金經理人黃廷偉表示,無論是持續高齡化的趨勢引導長期照顧及養護醫療設備需求,或是這一年多來疫情引發的醫療機構服務、醫療檢測與防疫檢驗的需求,均有助帶動整體醫療產業的剛性需求量,預估第2季醫療服務相對有表現。
根據過去經驗顯示,利率攀升期間生技製藥業多半呈現拉回,而醫療服務產業相對表現較佳,尤其醫療設備及服務類股在市場震盪期間,因其剛性需求的特性,可發揮抗跌特質,在市場上漲時更有機會表現向上,兼具追漲抗跌特性。
隨著市場風險偏好持續轉佳,可望挹注股票市場,更看好如醫療設備、醫院及醫療器械、防疫檢測與設備等題材,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或分批加碼進場的策略,參與相關市場的長線上漲空間。
安聯投信指出,部分醫療健護類股在歷經修正後、投資價值浮現也成為市場的青睞,看好產業創新勢將成為對帶動企業獲利成長的主要引擎,特別是癌症、罕見疾病、基因療法等創新療法,此外,併購題材持續發酵,隨疫情受控及經濟逐步解封重啟後,經濟活動大幅提升,醫療服務亦將回到疫前水準,有利醫療相關行業。<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