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太陽能產業成型 技術資金成關鍵 |
2008/10/20 |
經濟日報 |
國內各太陽能廠陸續完成建廠與擴廠投資之後,接下來就進入市 場行銷的肉博戰;以目前全球市場供需來看,訂單並非最大問題 ,如何以最好的技術換得產品品質的優勢,並以充沛的資金為後 盾,取得具成力競爭力的料源,才是觀察的重點。 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已成型,可望躋身為兆元產業,在眾多業者中 ,將於年底上市的昇陽光電(3561)雖無財團背景為奧援,三年來卻 以穩健的步伐,即將晉升為擁有1,000mw產能的超級大廠;該公 司同時跨入單多晶、薄膜及聚光型太陽能池三種產品,也是業界 僅見。 設廠於后里的旭能光電,第一條生產線產能25mw預定年底前量 產,並升級為微晶矽,使產出提升至32mw。董事長謝漢金說, 五年內計劃設立四條生產線,產能達210mw,第二座工廠預定 明年中進行。考量8.5代線的投資成本高、運搬不易及破片率高等 因素,后里新廠選擇五代線,產出的太陽能板尺寸為1.1*1.4米。 昇陽董事長劉康信表示,新竹新廠將分兩期擴建三種太陽能電池 ,總產能達1,320mw,產值逾千億,一年後將啟動二廠投資計劃 。昇陽轉投資的新能光電,明年第一季將產出全球最大尺寸的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也是在年底上市的旺能,龍潭廠將在明年 第三季啟用,至於模組廠茂鑫能源,基於與廈門光電園區合作的 戰略考量,新廠設於金門,將於10月舉行開幕。 業者表示,太陽能產業的密集投資,可說是當前不景氣中的異數 。台灣本身為能源進口國,但太陽能產業卻高度倚賴外銷,業者 建議,政府在擴大內需方面,實應考慮仿照國外的補助政策,鼓 勵民眾使用太陽能;將大量購油的支出轉為補貼經費,建設台灣 為太陽光電島,又能扶植產業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