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缺料緩和 下游手中有牌 |
2010/2/24 |
經濟日報 |
中鋼董事長張家祝多次宣示,金虎年重點在銷售。銷售時的兩大 重點即是通路與客戶;中鋼要強化銷售,應做好客戶關係,尤其 在上游鋼材持續激增、缺料問題逐步緩和的情況下,鋼鐵用戶在 市場的地位將慢慢提升,要能做到「與客戶站在一起」,才會是 贏家。 國內鋼鐵年消費量2,200萬公噸,中鋼產能1,000萬公噸,只能滿足 一半需求,僧多粥少,下游巴望中鋼料源,使得業界在鋼鐵價格 、鋼材分配上,都以中鋼馬首是瞻。 但中龍高爐擴建逐步完成,三年後台灣將增加500萬公噸鋼材, 增幅達50%。現階段全球鋼鐵在建產能,更高達6,000萬公噸,相 當於六個中鋼。 換句話說,鋼鐵供不應求的情勢,極可能轉變為供過於求,中鋼 無法永遠扮演支配者角色;中鋼儘早與下游結合為緊密的夥伴關 係,對台灣鋼鐵產業愈有利。 另一方面,中鋼八年前與亞洲高爐廠達成高度「默契」,彼此談 好不削價競爭,共同維護鋼鐵產銷秩序,這項戰略雖然有效穩定 國際鋼價,後遺症也浮現。 金融海嘯期間,中鋼減量,下游被迫向外採購,但日韓大鋼廠為 維持「默契」,賣到台灣的價格比賣到東南亞、中東的貴很多, 「默契」讓台灣下游鋼廠付出較高的成本,日韓鋼廠大賺台灣錢 。 歷經不景氣洗禮,以及衡量國際鋼材供給增加,下游想組成「採 購聯盟」挑戰中鋼,有其市場背景。中鋼是傾國家資源創立,若 能打開宏觀視野,以台灣整體鋼鐵產業榮枯為念,上下游必可共 榮,是國內鋼界之福。 【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