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戴海茜報導】連接介面廠長盛科技(3492)預計5月18日掛牌上櫃,目前興櫃股價約20元。長盛董事長尚元良指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原有客戶包括全球汽車市場每年約10%成長,而公司也於2014年開始切入醫材連接模組製造,今年會開始小量貢獻業績。 法人估,長盛今年營收成長10%,每股盈餘約1.7元。長盛目前股本為3.15億元,預計掛牌後達3.55億元。2014年營收近10億元,eps為1.28元;2015年第一季營收2.4億元,eps約為0.27至0.28元。 長盛總經理潘衛源表示,長盛競爭對手為國外汽車模組廠,目前全球市佔率較低,未來成長空間大。他說,長盛一開始做連接器後來轉型做產品介面,包括手機及汽車介面,汽車佔營收比重為80%(am佔10-20%、oe佔60-70%),20%為3c產業,最大客戶品牌廠為飛雅特克萊斯勒、瑪莎拉蒂等,為tier 1供應商。 潘衛源指出,長盛2012至2013年開始交貨給瑪莎拉蒂,2014年開始大量出貨,而克萊斯勒包括wk及rt兩車款,飛雅特330及500l系列,瑪莎拉蒂則交貨m156及157車種。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生產連接器及線組,主要供應nb、網通及消費性電子、汽車、綠能、醫療等產品。工研院預估,隨著需求量的增加,全球汽車產業將逐步成長,研究機構ihs automotive也指出,預估2018年全球汽車年度銷量可望達到1億台。 尚元良表示,當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其影音娛樂功能的年代,長盛成功切入高端汽車影音市場,由於品質佳且能為每個車廠客製化設計,從連接器到影音模組,皆受到瑪莎拉蒂、飛雅特-克萊斯勒、bmw、gm、福斯等汽車大廠的信賴。此外,在其他3c商品方面,asus、dell、acer、緯創、intel等大廠 也都是長盛的主要客戶。 根據研究機構iek統計,全球醫材市場的規模2015年上看3684億美元,著眼龐大商機的醫材市場,長盛從2014年開始正式跨入醫材連接模組的製造,醫材大廠nipro、合世生醫、holux(長天)、onyx(醫陽)皆為該公司客戶,預估今年開始小幅貢獻業績。 尚元良指出,3c產品生命週期相對較短,長盛轉換到基本產品壽命3至5年起跳的汽車市場,以及生命週期長達10至20年的醫材市場。至於毛利普遍低落的問題,長盛則是從研發設計段開始接手,客製化服務,並布局高技術且進入障礙較高的汽車及醫療市場,來提高產品毛利率。 展望2015年,潘衛源表示,今年資本支出約1000萬元,全年成長動能除來自汽車本身的成長外,3c跟3d影像與光學原件組裝加工,間接打入英特爾及戴爾供應鏈。法人估,長盛今年營收成長10%達11億元,由於去年有銷貨折讓費用,預估今年獲利可成長30%,eps達1.7元,毛利率約20%至2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