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台酒副總 游杭柳 |
2010/4/7 |
工商 |
近乎百年歷史的台酒,這幾年積極走出台灣、拓展大陸市場 。以台酒明星商品之一的「台灣啤酒」為例,花了10年光陰,終 於在去年5月拿到在大陸的商標權後,立即叩關大陸市場,目前 台啤是標準的mit產品。台酒副總游杭柳說,未來將會因地制宜 ,創造兩種台啤產品,分別與當地與國際啤酒廠競爭。一路從基層員工作起的游杭柳,幾乎可謂最瞭解台啤的發展 概況。台啤從1919年生產,從開放歐美啤酒進口到開放大陸啤酒 進口,台啤在台灣市場再次衰減。為了搶回台灣市佔率,游杭柳 積極作行銷廣告並研發mine,讓台啤在台灣又拿回八成市佔率。如今,台灣市場已經鞏固,台啤進軍大陸。游杭柳說,大陸 市場的特性與台灣差距甚大。台灣市場多半是消費者口味導向, 只要產品優良,就會迫使店面商家必須要向廠商訂貨;但大陸則 不同,是依據大陸商家喜好而定,也就是俗稱的「綁店」。因此 即便產品知名度再高、消費者再愛,若沒有綁店,產品無法鋪貨 到店面。如何出奇制勝,就成為台啤搶進大陸的行銷策略。去年台啤成為廣州亞運唯一啤酒贊助商,游杭柳說,去年大 陸各地啤酒節最夯的話題,就是討論台啤成為廣州亞運的合作夥 伴話題,業界都在探究,台啤如何打敗各路好手,脫穎而出。去年台啤從大陸賺取1億元營收,游杭柳分析,主要是因為大 陸初期對台酒產品的好奇心驅使,但是好奇心總有一天會膩,所 以台啤準備「融」入當地口味。啤酒配方會依據當地喜好口味調 整配方,就好比「女孩子穿衣服,不同時代、不同種族,就會有 不同流行款式」。所以台灣的配方到了大陸,會重新調配,如此 一來,就沒有配方外流的情況。因此未來台酒將會研發出醇厚型與清爽型台啤。清爽型就是 酒精濃度較低,鎖定與當地啤酒打爛戰;醇厚型就是酒精濃度較 高,與國際大廠競爭。游杭柳強調,國際啤酒大廠均採取代工製造的策略,顯示出 這是搶佔市佔率首要步驟。啤酒業為勞力密集、大量生產、利潤 微薄的行業,委託大陸代工,不是以「邊際利潤」賺取外匯,而 是以「全成本」取得7%~10%「營業利益」;再者,初期首重於 培養大陸經銷商可以穩定成長,進而搶攻市佔率;俟達到一定經 濟規模後,就可以自行生產。原本的代工費,則會回歸於台酒的 利潤。目前廣東oem的腳步最快,主要是因為廣州亞運即將在今年 11月展開。為了讓運動員與粉絲可以暢飲,台酒規劃5月大陸代工 廠必須要開始量產,才能充分供應。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