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物料價格走揚,刺激通貨膨脹蠢蠢欲動,這將左右亞洲各央 行第2季的貨幣政策方向。澳盛銀經濟研究部29日分析,評估亞洲近 期不會真的出現通膨,各央行的利率政策不易改變,該行提出三大理 由,包括一、產出缺口不會迫使價格大幅上漲,二、食品價格走軟, 三、匯率走強對進口產品發揮價格抑制作用。
澳盛銀行亞洲經濟分析師shashank mendiratta指出,受到上述三 項因素牽動,今年大部分亞洲地區實際上會持續呈現通膨低檔,因此 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重點不會在於「積極管制通貨膨脹」,而是用來 因應難以排除的「意外緊急狀況」。
根據澳盛銀經濟研究團隊的追蹤,陸續公布的亞洲各國第1季經濟 數據,即使食品價格走揚的韓國,通膨率也在縮小,且菲律賓、印度 的央行都有提出通膨率「踩到紅線」的數據,但預估兩國央行仍會維 持目前的利率政策。
澳盛銀對台灣2018、2019年經濟成長率的最新估測分別是3%、2. 4%,都略高於其他機構的估值;通膨率cpi則為1.6%、1.8%。
澳盛銀大中華區研究團隊指出,台灣通膨隱憂來自油價上漲,且公 務員加薪也對民生消費品上漲帶來壓力,另一個通膨風險則來自美國 升息造成的潛在輸入型通膨。
澳盛銀近期也十分關切美中貿易戰火對亞洲新興經濟體可能的牽連 ,認為台灣、馬來西亞等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這兩地是大陸電子產 業中間財的主要供應來源,至於大陸本身則將需要因應川普新貿易政 策而減緩出口,可能反過來影響到大陸內部工資收入,從而抑制境內 需求。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