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短線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下跌,但法人認為,貿易戰對大陸內需 消費與服務產業相關度極低,指數下跌為市場過於恐慌所致,今年5 月msci公告a股入摩以來,外資透過深滬港通切入a股,也首選消費優 質股,比較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與上証綜合指數發現,兩者落差大 ,顯示內需消費產業仍是未來表現最亮眼的一環。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比較2008年與 2017年,大陸進出口外貿總額gdp占比已經下降至4成以下,經濟自主 性大幅擴增,對於出口的依存度大幅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則大增 2倍,顯示以消費推動gdp的格局已經成形。
過去5年大陸的消費額年年創新高,增長率幾乎都維持在10%以上 ,相關個股今年以來累積漲幅大,近期中美貿易戰出現獲利了結,中 長期仍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指出,貿易戰的升級對大陸內 部,有助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今年4月人行第一次降準,為國 內政策再平衡與對沖外部風險的重要標誌,隨著資產管理新規的頒布 ,市場流動性趨緊,未來出現連續降準或邊際放鬆機率也不低,這對 a股及大中華股市將帶來有效支撐。
宏利投信認為,近年大陸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 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且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 為陸股的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年與2019年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 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但仍維持樂觀。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強調,今年以來陸股指數表 現相對震盪,仍有表現優於指數類股,更能彰顯主動式操作價值。a 股獲利強勁且評價已跌至歷史底點,看法偏樂觀,上證或可成為底部 支撐。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