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金融業淨收益 連6年成長 |
2018/7/2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金融業獲利大豐收。crif中華徵信所發布最新統計指出,台灣100 大金融業呈現資產、營收、獲利同步成長,2017年100大金融業營收 淨額(指淨收益)提升到7兆1,558億元,連續第六年成長;資產總額 則達134兆7,227億元,稅前純益8,176億元也年增7.04%。
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統計至2017年底的「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 名top 5000研究」,其中5000大企業的2017年營收及獲利雙雙創新高 ,營收總額達36兆1,433億元,翻轉過去兩年的衰退,轉為正成長; 獲利部分,5000大企業稅後純益年成長15.2%。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 ,應是出口暢旺加上全球金融市場熱絡所致。
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其中金融業的銀行、證券業都已 直接受惠,保險業儘管7成投資國外而造成1,700億元的匯損,也仍然 獲利豐厚。
但該所也提醒,台灣企業的成長態樣出現結構變化,其中營收top 500大企業的「營收成長」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低於「獲利成長」 ,「這是一個值得正視的課題」,企業發展畢竟要靠擴張營收,才是 增加獲利的根本來源,也是兼顧量與質的正規模式,否則不太可能持 久。
crif中華徵信建議,大企業應創造新的營運模式,並普遍補強研發 與技術,強化人才培育。
劉任也指出,非金融業的台灣頂尖企業營收成長,出現連續三年低 於獲利成長,對此抱持「哀矜勿喜」的心情,並希望業者和政府都能 正視,企業的營收不增、但獲利增加,情況不太可能持久,即使是走 「利基型」產品,最終還是需要攫取更大的市場。
他強調,由於市場並非業者可掌控,全球貿易戰方興未艾,且兩岸 形勢更為複雜,導致產業供應鏈重新洗牌,台灣都是嚴重的受害者, 因此crif中華徵信所建議,業者應回到自身的準備,並在研發創新、 人才培育等方面,採取主動,讓淺碟經濟的台灣產業能有深度永續發 展的可能。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