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 做好公司治理 強化競爭力 |
2019/7/3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 對於「全球責任投資」,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認為可以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為投資因子,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黃玻莉則以實證為例,只要esg做得好,企業遇重大事件時,投資人會予更高的容忍度;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也說,責任投資是買方、外部的力量,促使上市櫃去健全公司治理跟合乎esg。
●胡德興
(富邦投信董事長)
目前講責任投資的較少,重點還是在趨勢。聯合國2018年有個責任投資原則年報,年報開始要讓更多人認同,有2,000家簽署通過用esg投資因子來投資企業端,永續會計原則委員會提倡公司把esg納入年報。投資原則就是看到企業訂定esg項目裡是什麼,愈來愈多資產管理業者重視並納入。
此外,esg指數報酬比較好,例如遇到重大事件發生時,重視esg的公司,股價也相對抗跌。以投資人角度來看,這也是相輔相成,而當機構投資人、一般投資人都重視的時候,責任投資自然會受到重視。
●黃玻莉
(證交所公司治理部經理)
大家在講責任投資時,就會先從聯合國提倡的責任投資原則年報,第一條是投資在作投資決策分析時,就要把esg納入,如果不納入,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就很難永續投資。
目前真正投資在永續公司的資金約30.7兆美元,歐洲14兆美元、美國12兆元美元,而包括歐洲、紐西蘭、澳洲等所管理的資產有一半在永續的公司,因此這已經成為一種壓力,來自投資人與倡議機構的壓力。企業去做,除了投資上有好處,從自身公司永續經營來看,也有好處。投資人本身也要當個好股東,去關注公司議題,出席股東會,才能推動公司往這方面走。
●葉銀華
(交通大學教授)
責任投資是買方、外部的力量,促使上市櫃去健全公司治理跟合乎esg。全世界最認真投入esg「責任投資」的是歐洲,投資人願意犧牲部分獲利,但去讓公司達到永續經營。
現在「愛地球」的全球文化出來了,會引導企業必須要去落實。供應鏈也是,台灣很多代工廠也要做csr的動作,是給它訂單的世界大品牌要求,且整個供應鏈也要做,這是買方的力量。企業必須要走這條路,尤其是大型的企業。<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