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中國基金熱 爆通路戰 |
2009/2/12 |
經濟日報 |
近千億元中國概念基金將集中在2月到4月募集,不僅要爭取投資 人認同,更掀起通路爭奪戰。由於有13檔與中國相關的基金要開 募,通路與市場都已產生排擠效應,聯邦投信原定推出的華人旗 艦基金就臨時喊卡。 保管銀行主管透露,基金的保管銀行通常就是該檔基金銷售的主 要管道,保管銀行通常必需承諾最少賣出上億元的新基金才能接 案。以去年某檔基金為例,募集了40億元,光是保管銀行就賣了 20億元。 第一銀、中信銀,就因為「超會賣基金」,成為投信心目中最熱 門的保管銀行。 投信為了搶超級通路,爭取重量級保管銀行,有投信甚至喊出零 承諾,保管銀行完全不需承諾最低銷售量。 不過,今年國內一口氣有11家投信推出中國基金,還有兩家投顧 也引進中國境外基金,某位民營金控保管銀行說,「實在是吃不 下呀。」該主管透露,「今年最少已經推掉三家投信基金的保管 業務。」 對保管銀行來說,第一季全球金融風暴餘波盪漾,投資人資金有 限,加上銀行也「賠」怕了,不敢賣太多高風險的商品,根本不 敢同時承諾兩家以上中國基金擔任保管銀行。 但對投信公司來說卻是壞消息,因為搶不到「會賣基金」的保管 銀行,還要面對同時上路的「相同口味」基金,爭食投資人有限 的口袋。 競爭激烈,已在各通路產生排擠效應。許多投信抱怨,過去長期 配合的銀行,因為爭取不到保管銀行,該銀行甚至不太願意上架 中國基金。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怡君即表示,由於同時間市場募集大中華基金 的家數太多,小型投信的宣傳預算有限,希望待充分準備後再行 推出。 【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