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林志煌(百利投顧總經理):把避險基金的餅做大 |
2008/4/11 |
經濟B3版 |
2006年國內投信首度出現投資避險基金的私募基金,當初發行這 檔基金的前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隨後成立國內第一家合法避 險基金投顧公司──百利投顧,擔任總經理,也成為國內少數專 門經營避險基金的操盤手。 林志煌指出,國人對避險基金的認知多半較為負面,他引進這項 產品,希望能成為國內投資人以及法人機構另類的投資選擇。以 下為專訪紀要: 問:你過去在投信界經歷豐富,為什麼會想要開發避險基金的市 場? 答:避險基金的產品複雜度比較高,但是我觀察台灣投資人其實 很勇於接受新產品。這幾年國人投資在避險基金上的金額也不低 ,不過很多都是透過地下管道進行,由於非法公司不受主管機關 管轄,對投資人而言也沒有保障,甚至不知道仲介者的專業程度 如何。 新加坡與香港在政府部門大力推動下,避險基金發展蓬勃。台灣 則較少人重視,我希望透過合法引進的方式,將這項商品導入台 灣市場,投資人的需求被帶動後,供給隨之出現,競爭者更多的 環境下,專業品質才能夠提升。 所以我並不擔心競爭,反而期望把餅做大,改善投資大眾對避險 基金的觀念。 問:投資避險基金需要負擔哪些費用? 答:避險基金除了與共同基金相同的管理費與申購手續費外,還 會收取績效費。所謂的績效費就是基金經營團隊可以收取一定比 例的避險基金績效報酬,比率約在20%以上,最高甚至有收到獲 利的55%。 不過在扣除績效費用後,還能夠給投資人滿意的報酬,這樣的避 險基金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 問:公司去年成立以來,主要的顧客為何? 答:目前主要還是以專業投資機構,如保險公司、投信為主,政 府部門則是未來計畫開發的部分。由於政府部門對於新投資標的 評估期較長,心態也較為保守,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 避險基金相當適合保守資金投資。 事實上,在美國為數不小的退休基金或是校務基金,都有透過避 險基金的投資,來改善整體投資組合。 【摘錄經濟b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