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債券etf大幅成長,持續帶動發行投信規模,不過隨著監管力道加大,資金流也有集中管理能力領先的投信趨勢,其中,今年才搶進債券etf的中信投信,憑藉人才和技術含金量提升,異軍突起吸金1,800億元,拿下年度etf吸金王。
今年etf市場拜債券型產品蓬勃發展,推升境內基金規模超越境外基金,無疑是基金市場一大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etf市場結構也迎來重大轉變,後進投信強力崛起並罕見登上吸金王。
據統計,2018年底債券etf規模約3,700億元,最新規模抵1.34兆元,將近三倍的擴張使整體etf規模硬生生多出一個「1」:從去年底的7,000多億元,激增到1.7兆元,翻漲超過一倍。
債券etf不斷成長,最大動能是保險業配置需求,使得規模發展有連貫性,不過細究資金流向,自上半年金管會頒布多道「金牌」,etf規模雖然向上,卻不再所有投信雨露均霑,轉而為大集團支援或含金量高的投信領先。
以各大投信規模來看,今年最吸金是上半年才發展債券etf的中信投信,其債券etf增加1,797億元,使旗下etf總規模成長1,809億元,拿下年度吸金王。
中信投信背後有中信金集團支援,是投信發展助力之一,但論壽險規模,並不比國泰、富邦等壽險金控,其崛起另一關鍵,是人才和技術含金量提升,且積極創新,也有別於其他投信的崛起模式。
其次在率先搶進債券etf的大投信中,原先由群益長居第一,但近期國泰領先,累積債券etf年增加1,523億元,總規模增1,437億元,排吸金第二。再次是富邦和群益投信,債券etf各吸金1,358億、1,335億元,排行第三、四。
etf總市占最大的元大投信,則以債券和所有etf年增加1,222億及1,317億元排第五,而凱基、復華一度出現債券etf大增,但下半年放緩,合計etf規模年增1,198億元及692億元。
若觀察債券etf日均量和今年etf追蹤的偏離度,中信投信etf日均量有千張以上,為少數能與國泰、富邦、元大等大投信媲美的投信;其債券etf平均偏離度僅1.98%,則是前七大債券etf發行投信中最小。<摘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