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外資賣超亞股 獨愛南韓 |
2020/7/21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全球疫情未緩解,外資對亞股信心減弱,上周只買超韓股2.6億美元。中國大陸股市連16周的買氣中斷,遭外資賣超87.1億美元,為去年以來最高。賣超印度以3.8億美元居次,再來是賣超馬來西亞1.5億美元,其他則流失1億美元以下。
今年以來,陸股以223億美元的淨流入居冠,仍是外資唯一買超的亞股。在賣超方面,南韓遭賣超228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淨流出178億美元,其他都不到100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在新興市場中,亞股享有殖利率優勢,且財政體質與國家信評都較穩健。在亞股中,陸股、台股及韓股今年來績效已翻正。東北亞股市與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關聯性較高,因此即使短期受到資金壓力,但只要指數拉回,都是建立長期投資部位的時機。
陸股上周下跌逾4%,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市場擔心下半年官方政策可能縮手,資金也開始獲利了結漲多的消費、醫藥等類股。不過,儘管a股的成交額與融資餘額等仍在相對高位,但目前指數的漲幅、估值與融資餘額等指標,還遠遠未達到2015年時多頭的水準。
張致寧認為,在全球豐沛流動性挹注下,a股後市仍有向上空間,建議投資人可持續鎖定企業基本面較佳的產業,如科技及醫療保健等,預期這些族群年底前仍可望優於大盤。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市況前景仍不明確,加上經濟回復速度緩慢,亞股表現料維持區間波動。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平衡基金均衡布局,並且注意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險、原物料等類股的投資機會。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指數來到相對高檔區,台股不再整齊漲,而是個別表現,並在ic、替代能源、生技醫療等族群間輪動。<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