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能源局儲能示範計畫 建立案場扶植產業 |
2021/9/22 |
公開資訊觀測站 |
儲能被喻為下一個兆元產業,?多投入廠商都站在相同起跑點上,但由於欠缺實戰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
為探討儲能併接電網的可行性及在能源轉型的角色,行政院於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編列「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共8年16億,自106年起由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工研院綠能所進行相關研究、建立示範案場及扶植產業鏈。
原預計執行區域性儲能計畫至113年累計建置15mw╱30mwh,已於高雄永安、台中龍井及彰濱3個場域共建置7mw╱7mwh儲能系統。其中107年永安案由大同得標1mw,採用台達電系統與方案;龍井案由華城電機、創揚科技及能元共同得標完成1mw。
108-109年於彰濱規劃可容納10mw的大型場域,共建置4套系統,包含由東元旗下安華電機攜手昇陽電池;健格採用有量stoba電池;台達電使用自身電池方案;大同改採台塑生醫及長利的電池,均為台灣廠商,達成了政府扶持本土企業使命,也確認了台灣廠商有能力自主設計與生產儲能系統。
能源局建置的成果跟經驗,作為台電開始自建及招標參考,加快儲能建置速度,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今年起,工研院綠能所執行能專計畫,針對永安、龍井及彰濱等儲能案場進行長時間測試,收集運作數據及進一步優化。
台電自建儲能計畫共160mw,東林案10mw及台南鹽田案15mw都已決標,接著還有路園20mw及龍潭60mw等案。台電儲能需求的量體從最初590mw不斷上修,從平台上可見800mw,有機會上修到1,000mw,近期規劃增強型容量也有近2gwh的需求。
去年的afc頻率輔助服務計畫開出第一槍,合計15mw由翰可、台泥綠能、台普威、聚恆及大同等5家業者得標。今年7月交易平台上線後,宣告電網大量導入儲能的全面開放時代正式來臨。
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國家能源建設,回首來時路,業界初期對於儲能電池高壓設計、如何搭配電網及維持系統穩定性等全然陌生,甚至如何選擇最適合電網的電池也在摸索。政府以遠見的思維,藉由能源局推動示範驗證計畫,讓企業有機會結合工研院的資源一起練兵。工研院研究鋰電池技術,並延伸至儲能bms及ems,pcs也有著墨,多年前也在南分院六甲院區建立1mw系統。<摘錄經濟-◎必◎富◎網◎小編整理、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