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台銀將海外釋股20~30% |
2005/11/3 |
英華達 |
台灣的二次金改政策受挫,大陸銀行卻將相繼ipo(股票初次上 市)成功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端出一道大菜讓外資嚐。行政院長 謝長廷昨(2)日首度表示,將積極推動台灣銀行在國內進行合 併,等資產規模擴大後,在國內與國際上市,希望釋出20%至30 %股權,吸引國際資金與團隊進入台銀。 財金官員表示,根據行政院方面規劃,台銀在國內的合併案,未 來可能考慮與中央信託局、土地銀行二合一或三合一,這部分須 視中信局資產切割案推動情況而定。 至於國外釋股二到三成,則可能以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或 全球存託憑證(gdr)方式辦理。二次金改目標中有一項是至少 一家國內金融機構引進外資經營或到海外上市。 台銀是國內的龍頭銀行,目前總資產額是2兆5,320億元,占國內 銀行業資產總額比重近10%,規模非常大。謝揆認為,未來國內 銀行要國際化、提升競爭力,要能夠在國際市場與其他金融業競 爭,推動二次金改,就是要先讓台銀在國內與其他銀行進行整併 ,才能把資產進一步擴大。 資產規模擴大後,希望台銀能在國內與國際上市,釋出20%至 30%的股權,藉此吸引國際資金與團隊加入,謝揆表示,此舉將 使「政府可以主導台灣銀行,但台銀也有國際與民間的參與,使 其更活潑、更有競爭力」。 不過,即使是搬出國內最大的銀行,外資會有興趣嗎?可行性又 是如何? 外商投資銀行主管驚訝地說:「政府真的要賣台銀的股權嗎?」 外資在不可置信之餘,表示可能背後有高人指點,也許有特定外 資對台銀表達興趣。不過,若有經營權會更好。外資對能夠提高 股權和經營權比較在乎。 還有外資指出,中信局和土地銀行釋出公股,都要編列預算,再 爭取立法院支持,如今民意已對行政院二次金改有許多疑慮,行 政院怎會提出台銀要先釋股二到三成給外資?外資圈聽到謝揆的 新論點,多一頭霧水。 依目前規劃,台銀將是合併後再執行釋股。財政部官員表示,93 年及94年台銀都有編列釋股預算,預計釋出兩成,如果連同95年 度預算案,合計則將釋出33%,未來會配合行政院指示辦理。 【摘錄聯合理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