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薄膜太陽能電池 聯相要稱王 |
2008/9/9 |
工商 |
聯電轉投資薄膜(thin-film)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昨(8)日舉行 二廠上樑典禮,總經理王修銘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在聯電 集團的資金及技術的奧援下,聯相一廠已於5月底量產出貨,二廠 預計明年加入量產行列,三廠2010年前會完工量產,屆時將達到 三座廠200mw(百萬瓦)產能,可望成為台灣最大薄膜太陽能電 池廠。節能減碳環保話題成為全球各國重要政策方向,太陽能電池需 求仍高速成長,不過聯電轉投資的聯相並未投入主流的多晶矽 (polysilicon)電池市場,反而決定與日本設備廠ulvac合作,跨足 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王修銘說,早在聯相的前身晶能時代,就已決定以薄膜為主, 考量的重點包括沒有多晶矽缺料問題、總製造成本只有多晶矽製 程的一半以下等。雖然薄膜的轉換率只有7%,低於多晶矽的15% ,但因薄膜能吸收的光譜範圍更大,單日累積發電量其實高過多 晶矽電池。基於以上理由,聯相決定以薄膜為發展重心,短期內 不會轉向多晶矽電池市場。聯相短期目標是在2010前完成三座廠興建。王修銘表示,目前 一廠已經完成並開始量產,是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中最早開出產 能的業者,5月底已經正式出貨予客戶,二廠昨日舉行上樑典禮後 ,預計明年2月就能加入量產,2010年第三座廠導入量產後,聯 相的總產能可達200mw。就長期目標來看,聯相將以一年興建一 座廠的速度擴產,2014年達到總產能1gw(十億瓦)的生產目標 。在各國政府相繼提出補助政策的帶動下,太陽能電池市場需求 暢旺,國內科技業或傳統業者均已積極佈局,但因進入門檻並不 高,現在國內大大小小的太陽能電池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成立, 總家數已超過40家。面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王修銘表示,先進者有先進者的優勢 ,但技術及客戶等都是關鍵,如薄膜電池若轉換效率提高,不僅 成本可以下降,售價還可以提高,與過去半導體或面板產業的發 展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此外,太陽能電池產業才剛起步,有愈多 人進來,設備、材料等發展也會更快,雖然之後產業整併趨勢無 法避免,但以聯相現在的背景及發展策略來看,未來應可在市場 中佔有一席之地。 【摘錄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