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成本來看,太陽能由於設備裝置費用昂貴,效能改善空間仍大,其 發電成本與傳統電力相較並不算低。政策性的經費補助程度對於太陽 能普及率及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力。 最近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非晶矽十分火紅,已有凌駕單、多 晶矽的趨勢。即將在第四季量產的大豐能源科技公司,是國內最早投 產薄膜太陽電池的業者,該公司主要投資者光華科技,在此領域已有 19年經驗。董事長李春生表示,大豐是由光華的太陽能部門切出成 立的公司,就歷史背景來看,大豐具有贏在起跑點的優勢。 李春生表示,一般人以為,非晶矽的生產設備遠比晶矽產品高,而其 發電效率卻不及,其實存在相當程度的誤解。目前矽晶太陽能產業從 長晶、晶棒切割、cell電池到封裝成模組,上中下游產業分工明 確,各段製程有特定業者投入,設備投資以分段計算。 建築業者是太陽能板的直接採購者,對於薄膜太陽能板類似帷幕牆的 美觀性,接受度很高。因本身就是外牆,可替代花崗石或磁磚建材, 省下的建材成本,讓安裝太陽能板的綠建築,成本上不再高不可攀。 太陽電池間的發電效率與累積發電量,是最需釐清的觀念。李春生表 示,晶矽電池在正午高照度時段的效率最高接近20%,但一天當中 ,低照度的時間居多,亦即多數時間處於低發電效率狀態。 至於非晶矽產品,在早晚或陰天的低照度環境下,其發電效能與中午 時段落差不大,且接受漫射光線,亦即可安裝在建築四周牆面,其整 體累積發電量未必比晶矽電池遜色。 當市場有此正確認知後,再加上薄膜產品不受矽原料缺料及不合理漲 價的影響,讓非晶矽薄膜產品的前景看好,預料未來將以非常高的成 長曲線發展,這也是日本的太陽能產業多以薄膜為主,而台灣年中以 來,許多企業集團紛紛表態跨入此領域的原因。 更多的投入者勢必帶來更大競爭,李春生分析,以太陽能占電力使用 極低的比重來看,很長時間內仍將是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就客觀 的條件來分析,多數業者憑著滿手資金砸錢買設備及技術,但經驗累 積需要時間,無法速成,市場及投資人應以理性看待。唯有整體產業 朝健康良性發展,且給予大眾正面的形象及觀感,對太陽能產業的長 遠發展,才是真正的利多。 【摘錄經濟e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