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摘要 |
日期 |
消息來源 |
台商蜂擁而至 聚光片高毛利畫下句點 |
2007/5/3 |
迎輝科技 |
工商時報 2007.05.03 台商蜂擁而至 聚光片高毛利畫下句點 袁顥庭 聚光片產業的門檻主要在於專利的障礙,之前受到3m等大廠的專利限制,將競爭者隔絕於門外,使得3m在專利的保護下擁有將近八○%的市佔率。但是隨著3m的聚光片專利紛紛過期,國內面板廠為了降低成本,也開始導入國內廠商產品,在聚光片採購國產化的趨勢之下,台灣聚光片的商機湧現。不過聚光片產業同時也面臨競爭加劇的環境,未來六○%以上高毛利的日子恐怕已經過完了。 由於聚光片的單價和毛利率較擴散膜、導光板等產品為高,也吸引各國廠商投入聚光片或者是類似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包括台灣的迎輝、嘉威、長興、友輝,南韓的lgs、lg電子、mntech、skc、kolon,以及日本的dnp、toppan、lintech等大廠都相繼投入。在面板廠的價格壓力之下,聚光片價格每年都維持一○%左右的下降趨勢,但是在3m專利屏障優勢逐漸瓦解之後,隨著後進競爭者加入,價格下跌的幅度有逐年擴大的趨勢,未來六○%以上的高毛利恐怕不復見。 另一方面,聚光片單價高,佔背光模組成本比重也最高,因此背光模組廠一直在尋找聚光片的替代方案以減少聚光片的使用,例如以二至三張下擴散片堆疊方式取代聚光片和上擴散片,或者是直接增加冷陰極燈管的使用量來提高面板的亮度。聚光片替代方案推出,使得聚光片每年的需求成長趨緩,再加上價格持續下跌,造成聚光片的銷售額成長甚微。 聚光片產業競爭加劇,未來產業內預料也將興起一番整併風潮。今年四月羅門哈斯(rohmand haas)宣佈併購柯達旗下製造液晶面板所用的相關薄膜的光源控制薄膜事業部。羅門哈斯將取得柯達光學薄膜的智慧財產權,包括專利與商標,此外還有美國羅徹斯特的一間工廠,以及原料的供應合約。未來羅門哈斯還將在亞洲設置工廠,預計二○○八年初開始量產,就近供應亞洲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