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鐘是全球第四大壓縮機製造商,核心技術是螺旋轉子技術,主 要產品是冷煤壓縮機、空氣壓縮機、冷凍壓縮機及乾式壓縮機。 公司於2007年8月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並準備今年9月在越南 成立工廠,目前已在台中精密園區購地,2009年可望完成設廠。 在海外市場方面,漢鐘在義大利設有據點,未來還計劃進軍美國 。這些據點與大陸一樣,都是要經營當地市場。 就產品策略而言,華宇集團執行長蘇元良曾經提出名為「jkulb 」的企業發展策略理論。他認為,台灣企業應該要擺脫所謂「茅 山道士」的產業,也就是毛利率只有3%到4%的產業宿命,台灣科 技業大多做代工,獲利空間被歐美品牌大廠壓低。 所謂kjulb,就是以日本為上限,韓國為下限的發展理論:第一 ,日本已經在做,台灣還沒有做的,就值得本地企業投入,例如 走向國際化企業的道路及材料與光電產業。 第二,日本沒有做的,台灣最好不要貿然去做,例如電腦裡面的 中央處理器cpu,或是套裝軟體。 第三,韓國已經在做,台灣卻還沒有做的,我們可以趕快去做, 例如內容產業或是品牌策略。 最後,連韓國都不做的東西,台灣最好不要一頭栽進去,例如代 工。 從漢鐘精機的角度來看,我們是一家規模中等的精密機械企業, 所處市場規模也是中等,介於新台幣50億元至100億元間。這種市 場規模對於大企業的吸引力較小,但是小公司想要進來卻得面對 相當高的門檻。漢鐘產品特色是數量少,單價較高,由於生產人 力需求較低,人事成本占總成本17%,外移大陸生產在成本方面 並不具優勢。另方面,我們的產品具有技術密集的特性,又無法 完全自動化,對具備高度自動化能力的歐美日廠商來說,他們無 法凸顯在這方面的優勢。 漢鐘精機主要對手並非中國大陸的同業,我們策略是把台灣做為 全球總部,將大陸放在全世界市場的架構中,主要對手是歐洲、 美國與日本的廠商,競爭對象是這些公司仍然在其國內製造的產 品。 由於這些地區的成本較高,我們在台灣生產就具有成本上的優勢。 我們過去積極運用工研院等研究單位的技術能力,協助自己提升 技術能力。從1998年開始,透過經濟部技術處和工業局的安排, 與工研院機械所及能資所合作,進行「螺旋式壓縮機新型冷媒應 用輔導」、「新型螺旋式壓縮機與高效率滿溢式冰水機」與「 krt高效率離心冷媒壓縮機」等研發計畫,逐步提高我們的技術 水準,進而加強市場競爭力。 【摘錄經濟a12版】 |